2025年7月2日-3日,机电工程学院“红润匠心 薪火兴乡”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徐州市沛县宋庄村、卜楼村,通过实地探访、口述史采集等形式,挖掘红色文化资源,传承革命精神。此次实践不仅重启了一段尘封的革命往事——卜楼村村民张文义、刘洪英一家用生命守护中共沛县县委原书记李广德的壮烈故事,更以青年力量续写红色基因传承新篇章。
实地探访溯历史,英雄事迹撼人心。实践团首站来到宋庄村中共沛县县委旧址。团队成员仔细记录旧址文物,与村中老党员座谈,还原革命先辈在交通线上奔走的惊险场景。参观过程中,实践团还在宋庄村设立了“实践育人基地”,标志着这座红色村庄将成为机电青年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课堂。随后,实践团走进团队成员卜楼村张洪阔同学家中。作为张文义、刘洪英的曾孙,张洪阔展示祖辈遗物,和母亲一起动情讲述太奶奶刘洪英的传奇经历:1941年冬,刘洪英携幼子为党组织送信,途经单县遭敌盘查。为保机密,她毅然将信件吞入腹中,母子二人被囚两月余仍守口如瓶。这段“以命护信”的壮举,令在场师生无不动容。
烽火岁月铸丰碑,红色血脉润乡土。通过当地村干部介绍以及走访调研,实践团了解到,1941年,中共湖西地委在沛县建立秘密交通线,以宋庄为核心枢纽,成功开展魏营镇锄恶、夏镇清叛、沛县监狱营救等武装斗争。这条“红色脐带”安全护送千余名干部穿越封锁前往延安,宋庄人以农舍为堡垒,创造了“零伤亡过境”的奇迹。同年,湖西地委派李广德赴沛县任县委书记,其秘密联络点便设在卜楼村张文义家中。张文义夫妇以农家院落为屏障,为党组织提供庇护,宋庄村则作为县委旧址,见证了沛县革命力量的凝聚。两村村民用智慧与勇气,构筑起坚不可摧的红色堡垒。
薪火赓续谋新篇,青春践行谱新章。实践团指导教师赵圣洁说:“宋庄村的交通线故事与刘洪英的事迹,是党与群众血肉联系的双重注脚。我们计划通过史料编纂、口述史影像记录等方式,让英雄故事走出历史褶皱。”目前,团队已启动多元化传承工程:创排红色话剧《暗夜明灯》呈现历史,撰写调研报告为地方红色文化保护提供支持,创作文学作品让革命故事走进大众视野。这一系列成果计划通过高校巡演、学术论坛、新媒体传播等渠道推广,让更多人知晓沛县百姓用生命守护信仰的史诗。
此次实践不仅是红色文化的寻根之旅,更是青年与历史的对话。当机电学子将革命故事转化为鲜活教材,当红色基因融入专业实践,青春力量正以创新方式续写着新时代的“薪火兴乡”新篇章。
一审:机电工程学院 赵圣洁
二审:机电工程学院 王敏、李德亮
三审:党委宣传部 张书